塑料行業:工業化進程消費結構升級基礎(一)
發布日期: [2007/4/25]
共閱讀 [2440] 次
本報告的獨到之處。從中國工業化進程和中國消費結構升級的長期趨勢以及國際油價下跌的中期趨勢出發,提出給予塑料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另外,將塑料行業個股分為三類,賦予不同的估值。
塑料在經濟中地位重要。由于塑料的眾多優點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廣泛應用,塑料工業在當今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中國塑料行業發展趨勢。塑料建筑材料和新型包裝材料將成為塑料工業迅速增長的主要領域;未來塑料在家電行業和汽車行業的應用空間非常廣闊;改性塑料在行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原油價格與塑料制品上游樹脂價格之間基本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我們給予塑料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長期利好之一:中國工業化的進程需要塑料行業發展的支持;長期利好之二:消費結構升級需要塑料行業發展的支持;中期利好: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為塑料行業成本降低開拓空間。
對塑料個股的投資思路。市場對化工行業中的新材料個股普遍給予高的估值。結合這一點,針對塑料行業中的個股,我們提出如下的投資思路:對于下游市場貼近消費品市場并對下游市場有話語權的公司我們將其定義為“類消費”型公司,比照新材料公司進行高估值;對于有業績增長并有其他題材刺激的公司,我們將其定義為“基本面改善+催化劑釋放”型公司,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給予較高估值;對于僅僅因為油價下跌而導致收益增加的公司,我們基本上仍將其看為周期型公司,給予較低的估值。
投資要點
塑料行業是一個品種繁多、應用廣泛的化工子行業。世界塑料工業快速增長,亞洲塑料工業的發展引人注目,中國塑料工業的發展和前景令世人矚目。中國的塑料工業發展迅速,目前在世界各國塑料制品產量排名中穩居第二位,已經成為世界塑料大國。從合成樹脂看,中國合成樹脂增長率是GDP增長率的2倍以上。高速增長的塑料制品行業也面臨著眾多問題。如何看待這一重要子行業發展的進程,在此輪牛市中如何對其中個股進行投資?在詳細分析世界及中國塑料行業的各個方面后,我們從中國工業化進程和中國消費結構升級的長期趨勢以及國際油價下跌的中期趨勢出發,提出給予塑料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同時,我們將塑料公司分為三類,賦予不同的估值,給予廣東榕泰(600589)和永新股份(002104)買入評級,給予滄州明珠(002108)、金發科技(600143)、中科英華(600110)和長園新材(600525)增持評級。
由于塑料的眾多優點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廣泛應用,塑料工業在當今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中國的塑料工業發展迅速。從合成樹脂看,中國合成樹脂增長率是GDP增長率的2倍以上,進口產品占據半壁江山。總體而言,中國塑料制品行業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主要生產地區基本都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這和我國主要工業的空間布局特征相似。塑料制品加工業的迅猛發展,得益于塑料制品生產所用的合成樹脂、助劑生產行業以及加工機械設備及模具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塑料制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上游相關行業的發展。
中國塑料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第一,上游合成樹脂供需矛盾突出;第二,總體裝備水平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第三,市場集中度不足,未能形成集約化規模經營。
中國塑料行業發展趨勢:第一,塑料建筑材料和新型包裝材料將成為塑料工業迅速增長的主要領域;第二,未來塑料在家電行業和汽車行業的應用空間非常廣闊;第三,改性塑料在行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原油價格與塑料制品上游樹脂價格之間基本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我國農膜行業今后的發展思路有兩個:第一,注重多功能農地膜的開發應用,將功能膜的比重由目前的23%提高到50%以上;第二,強化規模化生產,降低低水平重復建設。塑料管道行業目前有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這主要是因為許多國家重點項目、我國不斷加速的城市進程、農村的飲水改造和安全供水項目、城市采暖的管網改造、建筑物內增加中水管網設計等機會都會促進塑料管道的應用市場不斷加大。經過20年左右的成長與發展,我國塑料異型材和塑料門窗行業已經具備了世界第一位的產能規模和第一位的市場需求。行業主產品——塑料異型材的產能布局已基本形成。相比而言,該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塑料包裝子行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也是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嚴重。開發新產品,減少產品的雷同度是今后該子行業發展的一個出路。
長期利好之一:中國工業化的進程需要塑料行業發展的支持;長期利好之二:消費結構升級需要塑料行業發展的支持;中期利好: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為塑料行業成本降低開拓空間。基于這三點,我們給予塑料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
市場對化工行業中的新材料個股普遍給予高的估值。結合這一點,針對塑料行業中的個股,我們提出如下的投資思路:對于下游市場貼近消費品市場并對下游市場有話語權的公司我們將其定義為“類消費”型公司,比照新材料公司進行高估值;對于有業績增長并有其他題材刺激的公司,我們將其定義為“基本面改善+催化劑釋放”型公司,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給予較高估值;對于僅僅因為油價下跌而導致收益增加的公司,我們基本上仍將其看為周期型公司,給予較低的估值。
行業篇
1.世界塑料工業的總體發展情況
1.1合成樹脂、塑料、塑料制品
合成樹脂、合成橡膠與合成纖維三大類高分子材料已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新型材料,已與鋼鐵、木材和水泥一起構成現代社會中的四大基礎材料,而且是支撐現代高科技發展的基礎材料之一,是信息、能源、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乃至宇宙空間和海洋開發等國民經濟各領域不可缺少的材料。目前,上述三大類高分子材料的數量之比大約為65:30:5,由此可見合成樹脂的重要性。
塑料是以合成樹脂為主要成分制成的。這里需要對“合成樹脂”、“塑料”和“塑料制品”進行簡單區分。“合成樹脂”是人們采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出來的一種與天然樹脂類似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塑料”是以樹脂為主要成分,再添加多種添加劑,如無機填料、顏料、各種助劑并進行混合,經過一定成型加工方法,制定的具有特定性能的可塑性材料。
我們通常所說的“塑料制品”即塑料。
1.2世界塑料工業快速增長,亞洲發展引人注目
由于塑料的眾多優點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廣泛應用,塑料工業在當今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關于塑料的特點請參見本文的附錄部分)。多年來塑料制品的生產在世界各地都以驚人的高速度發展著。2004年世界塑料總產量達到2.12億噸,比2003年增長5%,亞洲、歐洲和北美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34.4%、30.7%和25.9%。從2003年開始,亞洲塑料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比例有明顯增高的趨勢。
2004年世界人均塑料產量為33千克,一些發達國家人均塑料產量為100千克左右,美國多達170千克,比利時則為180千克。我國2004年塑料產量為1791萬噸,表觀消費量(出口的塑料制品計在國內表觀消費量內)為3813萬噸,出口塑料制品1078萬噸。
2004年我國塑料產量和消費量在世界上都僅次于美國(美國分別為4850萬噸和5147萬噸)居全球第二位。但從人均水平看,塑料制品人均產量為13.8千克,人均表觀消費量為29.3千克,人均消費量為21.04千克,這個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差距很大,即使距離世界平均水平也尚有一定距離。
1.3增速超過GDP,替代效應明顯
由于塑料的優越功能,其對鋼材、鋁材、木材和水泥等其他材料的替代仍在繼續,增長速度超過GDP增長速度。
2003年世界塑料產量為2.06億噸,比上年增長6.2%。同年世界GDP增長率為3.2%,塑料的增速超過了GDP增速。1999-2003年,世界塑料年均增長率為5.02%,同期世界GDP的增速是2.43%,世界鋼產量的平均增速為1.83%。世界塑料需求的年均增長率是同期GDP增長率的2.06倍,是鋼產量增長率的2.75倍。
1.4五大通用樹脂占主導地位,聚丙烯增速最快
五大通用樹脂占世界合成樹脂總量的70%。2004年世界五大通用樹脂的生產能力為1.759億噸,產量為1.497億噸,大約為塑料總產量的68%。聚乙烯占五大通用樹脂總產量的40%,聚丙稀占25.5%,聚氯乙烯占20.1%,聚苯乙烯占10.2%,ABS樹脂占4.2%。從1999-2004年5年的增長速度看,聚烯烴和ABS樹脂有較快的需求增長速度,尤其是聚丙烯,無論是生產能力增速還是產量(可以近似認為是需求量)的增速都居首位。化工行業專家也都預測今后5-10年增速最快的樹脂為聚丙烯。
2.中國塑料工業發展情況
2.1中國塑料工業發展概況
中國的塑料工業發展迅速。1949年,全國塑料制品總產量僅為200余噸。1958年中國第一套聚氯乙烯樹脂生產裝置在錦西化工廠建成,標志著中國塑料工業步入快速發展時期。1958年國內塑料制品產量為2.4萬噸,1965年為13萬噸,1979年為94.8萬噸,1988年則猛增到354.2萬噸,1996年達1534萬噸。2004年已經接近2000萬噸,總加工能力已經超過2000萬噸,在世界各國塑料制品產量排名中穩居第二位。另外,中國塑料工業的出口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海關統計顯示,自2001年至2005年,我國塑料制品出口年均增長率達25%,2005年出口總額達166億美元,占其工業總產值的1/4強。
從合成樹脂看,中國合成樹脂增長率是GDP增長率的2倍多,進口產品占據半壁江山。1990-2004年,我國五種通用樹脂表觀消費量的年增長率為19.0%,是同期GDP年均增長率(9.3%)的2.04倍,其中聚乙烯產量增長率為13.5%,聚丙烯為21.7%,聚氯乙烯為14.4%,聚苯乙烯為30.1%,ABS為45.9%。ABS產量增長速度最快,其次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同期聚乙烯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7.2%,聚丙稀為21.0%,聚氯乙稀為18.0%,聚苯乙烯為20.4%,ABS為32.7%,聚丙烯和苯乙烯樹脂有更快的消費增長速度。具體情況可以參見表3。1990-2004年,國產樹脂的平均滿足率為49.5%,進口樹脂占據了我國通用樹脂市場的半壁江山。
2.2中國塑料工業的空間布局特征
從塑料制品產量的地區分布看,珠三角和長三角具有明顯的優勢,廣東、浙江和江蘇三省的產量合計1041.8萬噸,占全國塑料制品總產量的56.4%。
從各省塑料制品分品種產量占全國同類產品產量的比重看:廣東省的塑料薄膜、塑料包裝箱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其他塑料制品產量居全國首位;浙江省的塑料棒管材、塑料人造革、塑料合成革位居全國之首;江蘇省的泡沫塑料產量位全國第一;遼寧省的塑料板片材產量位居全國之首;山東省的塑料絲及編織品產量居全國首位。
總體而言,中國塑料制品行業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主要生產地區基本都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這和我國主要工業的空間布局特征相似。政策、資金、技術、勞動力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是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今后,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中西部地區縮生產的塑料制品的比重將有所加大,但由于交通狀況短期內難以發生明顯改觀,塑料制品行業空間布局特征也難以在短期內有大的改變。
2.3塑料加工制品業的發展離不開上游產業的支持
塑料制品加工業的迅猛發展,得益于塑料制品生產所用的合成樹脂、助劑生產行業以及加工機械設備及模具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塑料制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上游相關行業的發展。
中國合成樹脂工業從1958年錦州建成第一套聚氯乙烯樹脂生產裝置起步,1990年國內合成樹脂的產量增加到226.8萬噸,占當年世界合成樹脂總產量的2.29%。1990年到1999年10年間,中國合成樹脂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5.34%,為世界年平均增長率的3倍。在合成樹脂品種上,目前五大通用樹脂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稀、聚苯乙烯和ABS的總產量約占全部合成樹脂總產量的95%,聚醚、聚甲醛、聚四氟乙烯、聚酰胺等各種工程塑料占5%左右。合成樹脂的種類與牌號基本上都符合加工業的要求,這為塑料加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塑料助劑是加工和生產具有預期性能的塑料制品的必需條件,塑料助劑的快速發展極大豐富了塑料制品的種類和功能,使得塑料制品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目前,中國塑料助劑產量的增長遠遠高于4%的全世界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0%以上;用于填充改性的無機非金屬礦物粉體材料,如輕(重)質碳酸鈣、滑石粉、高嶺土等,年產量已經超過250噸。
中國塑料成型加工模具和塑料加工機械的設計和制造起步晚,發展快。目前,中國塑料加工機械設備企業已達500多家,從業人員10萬多人,年生產各種成型機械設備10萬多臺套。隨著塑料加工機械本身的技術含量提高和制造水平的進步和飛躍,我國塑料加工機械工業不僅結束了簡單仿制的歷史,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經擁有獨立知識產權,具有自主開發的能力。目前,我國的注塑、擠出、吹塑等主要成型加工設備已能滿足國內生產一般塑料制品的要求;隨著國內塑料機械設備、原料、加工工藝等多方面的發展,幾乎全部中、低檔次的成型模具和60%的高檔次、大型、復雜、精密的模具都可以在國內解決。
2.4中國塑料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一,上游合成樹脂供需矛盾突出。
塑料制品的生產離不開上游合成樹脂的供給。近年來,盡管我國合成樹脂產量的增速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需求旺盛,自給率嚴重不足。
從圖1可以看到,1998-2004年間,國內合成樹脂的自給率僅44.9%,為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分類別看,通用樹脂中,2004年國內自給率中超過60%的僅有PP(62.10%)和PVC(70.71%),而PE僅為52.04%,PS僅為52.29%,ABS僅為34.38%。相比而言,工程塑料的國內自給率更低,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PC(聚碳酸酯)的自給率不到1%,POM(聚甲醛)不及2%;2004年PC上升到12%,POM不到20%。
第二,總體裝備水平低,產品結構不合理。
幾十年來,我國塑料工業注重技術改造,不斷更新設備,新建和擴建的一批骨干企業擁有先進的設備和較為先進的技術及管理水平,這些企業占塑料行業全部企業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就全行業來說,由于引進的設備產能僅占20%~30%,而且存在設備不足,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且引進的設備和技術往往不是當時最先進的,因此,較之于發達國家,中國塑料制品工業仍然存在著裝備水平低、工藝和技術相對落后的問題。同時,由于宏觀調控力度不夠和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一些企業只能在簡單再生產的基礎上重復投資,盲目上馬生產線和項目,不進行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不重視引進技術的消化,造成中低檔產品偏多,高檔與缺門配套產品少;通用技術產品多,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少;部分產品生產能力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低端產品產量增長快于需求增長,總體一直呈現供過于求的格局。
第三,市場集中度不足,未能形成集約化規模經營。
塑料制品企業由于可單機生產,許多產品適合于分散、小批量、多品種生產,因此,全國6.3萬家塑料制品企業中,中小企業、特別是未形成穩定生產的企業居多。由于小企業存在著信息不靈、產品技術含量低、沒有規模經濟優勢等問題,因此,重復建設、產品不能適應市場變化等現象時有發生,這樣就造成了整個行業經濟效益的不佳。同時,少數大企業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但就其規模看,與國外同行相比仍然偏小,無法因規模經濟而大大降低成本和擴大市場占有率。以塑料管道企業為例,年產能400萬噸左右,產量200多萬噸,其中,年產能1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7家,它們占行業全部產能的比重尚不足50%。
塑料在經濟中地位重要。由于塑料的眾多優點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廣泛應用,塑料工業在當今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中國塑料行業發展趨勢。塑料建筑材料和新型包裝材料將成為塑料工業迅速增長的主要領域;未來塑料在家電行業和汽車行業的應用空間非常廣闊;改性塑料在行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原油價格與塑料制品上游樹脂價格之間基本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我們給予塑料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長期利好之一:中國工業化的進程需要塑料行業發展的支持;長期利好之二:消費結構升級需要塑料行業發展的支持;中期利好: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為塑料行業成本降低開拓空間。
對塑料個股的投資思路。市場對化工行業中的新材料個股普遍給予高的估值。結合這一點,針對塑料行業中的個股,我們提出如下的投資思路:對于下游市場貼近消費品市場并對下游市場有話語權的公司我們將其定義為“類消費”型公司,比照新材料公司進行高估值;對于有業績增長并有其他題材刺激的公司,我們將其定義為“基本面改善+催化劑釋放”型公司,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給予較高估值;對于僅僅因為油價下跌而導致收益增加的公司,我們基本上仍將其看為周期型公司,給予較低的估值。
投資要點
塑料行業是一個品種繁多、應用廣泛的化工子行業。世界塑料工業快速增長,亞洲塑料工業的發展引人注目,中國塑料工業的發展和前景令世人矚目。中國的塑料工業發展迅速,目前在世界各國塑料制品產量排名中穩居第二位,已經成為世界塑料大國。從合成樹脂看,中國合成樹脂增長率是GDP增長率的2倍以上。高速增長的塑料制品行業也面臨著眾多問題。如何看待這一重要子行業發展的進程,在此輪牛市中如何對其中個股進行投資?在詳細分析世界及中國塑料行業的各個方面后,我們從中國工業化進程和中國消費結構升級的長期趨勢以及國際油價下跌的中期趨勢出發,提出給予塑料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同時,我們將塑料公司分為三類,賦予不同的估值,給予廣東榕泰(600589)和永新股份(002104)買入評級,給予滄州明珠(002108)、金發科技(600143)、中科英華(600110)和長園新材(600525)增持評級。
由于塑料的眾多優點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廣泛應用,塑料工業在當今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中國的塑料工業發展迅速。從合成樹脂看,中國合成樹脂增長率是GDP增長率的2倍以上,進口產品占據半壁江山。總體而言,中國塑料制品行業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主要生產地區基本都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這和我國主要工業的空間布局特征相似。塑料制品加工業的迅猛發展,得益于塑料制品生產所用的合成樹脂、助劑生產行業以及加工機械設備及模具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塑料制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上游相關行業的發展。
中國塑料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第一,上游合成樹脂供需矛盾突出;第二,總體裝備水平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第三,市場集中度不足,未能形成集約化規模經營。
中國塑料行業發展趨勢:第一,塑料建筑材料和新型包裝材料將成為塑料工業迅速增長的主要領域;第二,未來塑料在家電行業和汽車行業的應用空間非常廣闊;第三,改性塑料在行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原油價格與塑料制品上游樹脂價格之間基本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我國農膜行業今后的發展思路有兩個:第一,注重多功能農地膜的開發應用,將功能膜的比重由目前的23%提高到50%以上;第二,強化規模化生產,降低低水平重復建設。塑料管道行業目前有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這主要是因為許多國家重點項目、我國不斷加速的城市進程、農村的飲水改造和安全供水項目、城市采暖的管網改造、建筑物內增加中水管網設計等機會都會促進塑料管道的應用市場不斷加大。經過20年左右的成長與發展,我國塑料異型材和塑料門窗行業已經具備了世界第一位的產能規模和第一位的市場需求。行業主產品——塑料異型材的產能布局已基本形成。相比而言,該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塑料包裝子行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也是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嚴重。開發新產品,減少產品的雷同度是今后該子行業發展的一個出路。
長期利好之一:中國工業化的進程需要塑料行業發展的支持;長期利好之二:消費結構升級需要塑料行業發展的支持;中期利好: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為塑料行業成本降低開拓空間。基于這三點,我們給予塑料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
市場對化工行業中的新材料個股普遍給予高的估值。結合這一點,針對塑料行業中的個股,我們提出如下的投資思路:對于下游市場貼近消費品市場并對下游市場有話語權的公司我們將其定義為“類消費”型公司,比照新材料公司進行高估值;對于有業績增長并有其他題材刺激的公司,我們將其定義為“基本面改善+催化劑釋放”型公司,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給予較高估值;對于僅僅因為油價下跌而導致收益增加的公司,我們基本上仍將其看為周期型公司,給予較低的估值。
行業篇
1.世界塑料工業的總體發展情況
1.1合成樹脂、塑料、塑料制品
合成樹脂、合成橡膠與合成纖維三大類高分子材料已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新型材料,已與鋼鐵、木材和水泥一起構成現代社會中的四大基礎材料,而且是支撐現代高科技發展的基礎材料之一,是信息、能源、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乃至宇宙空間和海洋開發等國民經濟各領域不可缺少的材料。目前,上述三大類高分子材料的數量之比大約為65:30:5,由此可見合成樹脂的重要性。
塑料是以合成樹脂為主要成分制成的。這里需要對“合成樹脂”、“塑料”和“塑料制品”進行簡單區分。“合成樹脂”是人們采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出來的一種與天然樹脂類似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塑料”是以樹脂為主要成分,再添加多種添加劑,如無機填料、顏料、各種助劑并進行混合,經過一定成型加工方法,制定的具有特定性能的可塑性材料。
我們通常所說的“塑料制品”即塑料。
1.2世界塑料工業快速增長,亞洲發展引人注目
由于塑料的眾多優點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廣泛應用,塑料工業在當今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關于塑料的特點請參見本文的附錄部分)。多年來塑料制品的生產在世界各地都以驚人的高速度發展著。2004年世界塑料總產量達到2.12億噸,比2003年增長5%,亞洲、歐洲和北美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34.4%、30.7%和25.9%。從2003年開始,亞洲塑料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比例有明顯增高的趨勢。
2004年世界人均塑料產量為33千克,一些發達國家人均塑料產量為100千克左右,美國多達170千克,比利時則為180千克。我國2004年塑料產量為1791萬噸,表觀消費量(出口的塑料制品計在國內表觀消費量內)為3813萬噸,出口塑料制品1078萬噸。
2004年我國塑料產量和消費量在世界上都僅次于美國(美國分別為4850萬噸和5147萬噸)居全球第二位。但從人均水平看,塑料制品人均產量為13.8千克,人均表觀消費量為29.3千克,人均消費量為21.04千克,這個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差距很大,即使距離世界平均水平也尚有一定距離。
1.3增速超過GDP,替代效應明顯
由于塑料的優越功能,其對鋼材、鋁材、木材和水泥等其他材料的替代仍在繼續,增長速度超過GDP增長速度。
2003年世界塑料產量為2.06億噸,比上年增長6.2%。同年世界GDP增長率為3.2%,塑料的增速超過了GDP增速。1999-2003年,世界塑料年均增長率為5.02%,同期世界GDP的增速是2.43%,世界鋼產量的平均增速為1.83%。世界塑料需求的年均增長率是同期GDP增長率的2.06倍,是鋼產量增長率的2.75倍。
1.4五大通用樹脂占主導地位,聚丙烯增速最快
五大通用樹脂占世界合成樹脂總量的70%。2004年世界五大通用樹脂的生產能力為1.759億噸,產量為1.497億噸,大約為塑料總產量的68%。聚乙烯占五大通用樹脂總產量的40%,聚丙稀占25.5%,聚氯乙烯占20.1%,聚苯乙烯占10.2%,ABS樹脂占4.2%。從1999-2004年5年的增長速度看,聚烯烴和ABS樹脂有較快的需求增長速度,尤其是聚丙烯,無論是生產能力增速還是產量(可以近似認為是需求量)的增速都居首位。化工行業專家也都預測今后5-10年增速最快的樹脂為聚丙烯。
2.中國塑料工業發展情況
2.1中國塑料工業發展概況
中國的塑料工業發展迅速。1949年,全國塑料制品總產量僅為200余噸。1958年中國第一套聚氯乙烯樹脂生產裝置在錦西化工廠建成,標志著中國塑料工業步入快速發展時期。1958年國內塑料制品產量為2.4萬噸,1965年為13萬噸,1979年為94.8萬噸,1988年則猛增到354.2萬噸,1996年達1534萬噸。2004年已經接近2000萬噸,總加工能力已經超過2000萬噸,在世界各國塑料制品產量排名中穩居第二位。另外,中國塑料工業的出口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海關統計顯示,自2001年至2005年,我國塑料制品出口年均增長率達25%,2005年出口總額達166億美元,占其工業總產值的1/4強。
從合成樹脂看,中國合成樹脂增長率是GDP增長率的2倍多,進口產品占據半壁江山。1990-2004年,我國五種通用樹脂表觀消費量的年增長率為19.0%,是同期GDP年均增長率(9.3%)的2.04倍,其中聚乙烯產量增長率為13.5%,聚丙烯為21.7%,聚氯乙烯為14.4%,聚苯乙烯為30.1%,ABS為45.9%。ABS產量增長速度最快,其次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同期聚乙烯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17.2%,聚丙稀為21.0%,聚氯乙稀為18.0%,聚苯乙烯為20.4%,ABS為32.7%,聚丙烯和苯乙烯樹脂有更快的消費增長速度。具體情況可以參見表3。1990-2004年,國產樹脂的平均滿足率為49.5%,進口樹脂占據了我國通用樹脂市場的半壁江山。
2.2中國塑料工業的空間布局特征
從塑料制品產量的地區分布看,珠三角和長三角具有明顯的優勢,廣東、浙江和江蘇三省的產量合計1041.8萬噸,占全國塑料制品總產量的56.4%。
從各省塑料制品分品種產量占全國同類產品產量的比重看:廣東省的塑料薄膜、塑料包裝箱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其他塑料制品產量居全國首位;浙江省的塑料棒管材、塑料人造革、塑料合成革位居全國之首;江蘇省的泡沫塑料產量位全國第一;遼寧省的塑料板片材產量位居全國之首;山東省的塑料絲及編織品產量居全國首位。
總體而言,中國塑料制品行業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主要生產地區基本都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這和我國主要工業的空間布局特征相似。政策、資金、技術、勞動力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是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今后,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中西部地區縮生產的塑料制品的比重將有所加大,但由于交通狀況短期內難以發生明顯改觀,塑料制品行業空間布局特征也難以在短期內有大的改變。
2.3塑料加工制品業的發展離不開上游產業的支持
塑料制品加工業的迅猛發展,得益于塑料制品生產所用的合成樹脂、助劑生產行業以及加工機械設備及模具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塑料制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上游相關行業的發展。
中國合成樹脂工業從1958年錦州建成第一套聚氯乙烯樹脂生產裝置起步,1990年國內合成樹脂的產量增加到226.8萬噸,占當年世界合成樹脂總產量的2.29%。1990年到1999年10年間,中國合成樹脂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5.34%,為世界年平均增長率的3倍。在合成樹脂品種上,目前五大通用樹脂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稀、聚苯乙烯和ABS的總產量約占全部合成樹脂總產量的95%,聚醚、聚甲醛、聚四氟乙烯、聚酰胺等各種工程塑料占5%左右。合成樹脂的種類與牌號基本上都符合加工業的要求,這為塑料加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塑料助劑是加工和生產具有預期性能的塑料制品的必需條件,塑料助劑的快速發展極大豐富了塑料制品的種類和功能,使得塑料制品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目前,中國塑料助劑產量的增長遠遠高于4%的全世界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0%以上;用于填充改性的無機非金屬礦物粉體材料,如輕(重)質碳酸鈣、滑石粉、高嶺土等,年產量已經超過250噸。
中國塑料成型加工模具和塑料加工機械的設計和制造起步晚,發展快。目前,中國塑料加工機械設備企業已達500多家,從業人員10萬多人,年生產各種成型機械設備10萬多臺套。隨著塑料加工機械本身的技術含量提高和制造水平的進步和飛躍,我國塑料加工機械工業不僅結束了簡單仿制的歷史,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經擁有獨立知識產權,具有自主開發的能力。目前,我國的注塑、擠出、吹塑等主要成型加工設備已能滿足國內生產一般塑料制品的要求;隨著國內塑料機械設備、原料、加工工藝等多方面的發展,幾乎全部中、低檔次的成型模具和60%的高檔次、大型、復雜、精密的模具都可以在國內解決。
2.4中國塑料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一,上游合成樹脂供需矛盾突出。
塑料制品的生產離不開上游合成樹脂的供給。近年來,盡管我國合成樹脂產量的增速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需求旺盛,自給率嚴重不足。
從圖1可以看到,1998-2004年間,國內合成樹脂的自給率僅44.9%,為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分類別看,通用樹脂中,2004年國內自給率中超過60%的僅有PP(62.10%)和PVC(70.71%),而PE僅為52.04%,PS僅為52.29%,ABS僅為34.38%。相比而言,工程塑料的國內自給率更低,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PC(聚碳酸酯)的自給率不到1%,POM(聚甲醛)不及2%;2004年PC上升到12%,POM不到20%。
第二,總體裝備水平低,產品結構不合理。
幾十年來,我國塑料工業注重技術改造,不斷更新設備,新建和擴建的一批骨干企業擁有先進的設備和較為先進的技術及管理水平,這些企業占塑料行業全部企業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就全行業來說,由于引進的設備產能僅占20%~30%,而且存在設備不足,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且引進的設備和技術往往不是當時最先進的,因此,較之于發達國家,中國塑料制品工業仍然存在著裝備水平低、工藝和技術相對落后的問題。同時,由于宏觀調控力度不夠和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一些企業只能在簡單再生產的基礎上重復投資,盲目上馬生產線和項目,不進行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不重視引進技術的消化,造成中低檔產品偏多,高檔與缺門配套產品少;通用技術產品多,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少;部分產品生產能力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低端產品產量增長快于需求增長,總體一直呈現供過于求的格局。
第三,市場集中度不足,未能形成集約化規模經營。
塑料制品企業由于可單機生產,許多產品適合于分散、小批量、多品種生產,因此,全國6.3萬家塑料制品企業中,中小企業、特別是未形成穩定生產的企業居多。由于小企業存在著信息不靈、產品技術含量低、沒有規模經濟優勢等問題,因此,重復建設、產品不能適應市場變化等現象時有發生,這樣就造成了整個行業經濟效益的不佳。同時,少數大企業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但就其規模看,與國外同行相比仍然偏小,無法因規模經濟而大大降低成本和擴大市場占有率。以塑料管道企業為例,年產能400萬噸左右,產量200多萬噸,其中,年產能1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7家,它們占行業全部產能的比重尚不足50%。
最新資訊
- 紡織行業三季報:穩基固本,韌性突圍!
- 歲歲重陽,敬老情長 | 大唐大寶祝愿所有尊長健康長壽,幸福安康!
- 丙綸彈力絲產品,成為眾多紡織企業的信賴之選!
- 2025年1-8月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運行簡況!
- 丙綸加彈絲有著出色的保暖性能
- 中國紡織業以創新協同構建韌性價值鏈!
- 大唐大寶的丙綸彈力絲,為秋日紡織旺季添足動力!
- 2025年上半年我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基本平穩!
- 金九銀十”前夕,紡織業“風云變幻”
- 九月織業忙,諸暨市大唐大寶化纖廠丙綸彈力絲護航秋冬生產